按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个时候的他连名字都不配有,别人叫他都是用“喂”。
但是他有一个很好的心态,做事总是勤勤恳恳,有求必应。
当别人需要他时,他总是跑得很快,没有丝毫抱怨和不快。
他负责打扫工地,心里想的从来不是完成工作,而是尽力把工地打扫得特别干净整洁,好让工人们看到这一切有一个好的心情。
他就是凭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最终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和喜欢,并且因此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大大地增加了自信。
“请大家牢记,每一份工作的那一头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即便你从事的是不需要跟人打照面的工作。”
他没有把工作仅仅当作任务,而是在工作的时候想到了那一头的人。
后来,他在美国的街头摆地摊卖二手书,一开始他和别人一样摆摊,但是很难卖出书。
“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要有自己开动脑筋想办法的决心和意志,否则肯定办不成。”
找来一条床单,铺在地上,把书整齐地摆在上面,就好像在卖珠宝首饰一样。
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又体现出了他在小事上的人文关怀。
因为有这种关怀他人的心,才会知道他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满足了他人的需要,也就成就了自己。
这才是真正的懂人性,难怪他得出的赚钱公式,都与一般人不一样。
如果直接摆出这个公式,相信大多数人会和刚开始的我一样不理解:
感动是一种情绪,它代表的是一种美好的体验,每个人都会愿意为这样的体验付费。
“盈利的本质是“感动”。盈利与感动的人数呈正比。盈利高,就说明你为许多人送去了感动。而盈利低,就意味着被你感动的人比较少。”
就源于你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你看到不是事情本身,而是那一头的人:他最真实的需求(被爱被尊重被在意)。
一部好剧、经典的电影、英雄人物、明星偶像、艺术品、一本好书、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一首好听的歌曲……
我们之所以喜欢、着迷甚至疯狂,皆因被感动了,别说掏钱,有时候掏命都愿意。
想想我们每个人每天在做的事情,有没有付诸真心,又能否感动他人?
你若没心没肺,他就不会给你反馈,你也别想得到你想要的。
推荐阅读:
我是(tata5294):方小小的成长笔记,全网同名,专注个人成长、写作变现以及自媒体干货,(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一起向上生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方小小的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