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逸佳笔记,回复关键词“副业”,免费获取各平台引流教程合集以及10个小项目教程
或者下面这个网盘链接也可以免费获取各平台引流教程和小项目教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1HhdI6oA5apANTIfiW4_Q?pwd=6666 提取码:6666
或者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可以获取全网最新项目,实时更新中!
https://zy.66yyba.com/?ref=1385
明明在读书时,很享受读书的过程的,但仍然会忍不住刷起手机来;
明明视频已经刷到很累,也丝毫感受不到乐趣了,但就是停不下来。
最近在重复听《心流》这本书时,引发了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为什么读书学习和工作时,人们是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但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低级无趣的娱乐?”
熵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它是度量混乱程度的一个单位。
比如一个房子,刚开始进来的时候,是最干净整洁的,但随着人的活动,就会变的越来越混乱。
顾名思义,就是衡量我们内心混乱程度的,它和我们人生的痛苦程度是相关的。
与精神熵相反的就是心流的状态,它是一种极致专注,没有丝毫杂念,忘我禅定的状态。
但这种感受真的不常遇到,只有在特别专注做一件事时,才有可能遇到。
回顾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这样的时刻,一直令我印象深刻:
那天下午,我在寝室里临摹一副水彩画,是要交的作业。
当时我完全沉浸在其中,好像自己就是这幅画,又好像自己不存在了。
我全身心地投入在那副画中,后来这幅画让原本画画平平的我,被老师狠夸了一顿,还贴在教室的墙上。
作者通过大量的科学调查发现,54%的心流状况发生在工作中,只有18%的心流状态发生在休闲中。
而那些没有质量、纯粹放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断熵增的休闲方式,是没法带来心流体验的。
可当作者问参与调查的人:是否愿意放下工作,去玩手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说愿意。
这就是一个悖论了:明明心流体验,前所未有,但在娱乐和放松面前,竟然不堪一击?
这是一种文化惯性,在《圣经》中,亚当是因为犯了错,被上帝惩罚而去工作的。
所以人们的潜意识中,就认为工作是一种惩罚,一种受苦,只要能不做就不做。
这在西方的文化中,也许能勉强说的通。但在东方,就有点说不通了啊!
不过作者这本书更多的是研究和心流相关的内容,而不是为什么娱乐休闲可以控制我们的大脑。
“为什么读书学习和工作时,人们是最容易进入心流状态的,但大多数人仍然会选择低级无趣的娱乐?”
按照我的理解,我觉得这个问题最好的解释,应该是大脑的本能。
无论是读书学习工作,即便能带来心流体验,也都是需要消耗大脑能量的;
而休闲娱乐,特别是刷短视频,只要被动接受就可以了。
如果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机器,那大概能算得上这个世界上,最擅长节能的。
为什么我们想改变一个坏习惯这么难,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太会节能,总是按照固有的思维路径去行动。
多多思考,只有经由自己思考过的内容,才会真正的变成自己的,否则看过也就忘了。
假如,你原本是想着放松一下,所以选择了刷手机,一不小心过头了。
此时,保持清醒地觉知,知道此刻并没有从刷手机中获得放松了。
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随时拿起,随时放下,最终拿回自己人生的掌控权。
我是(tata5294):方小小的成长笔记,专注读书成长和自媒体干货,十年不变。关注我,一起向上生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方小小的成长笔记):
关注公众号:逸佳笔记,回复关键词“副业”,免费获取各平台引流教程合集以及10个小项目教程
或者下面这个网盘链接也可以免费获取各平台引流教程和小项目教程: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1HhdI6oA5apANTIfiW4_Q?pwd=6666 提取码:6666
或者复制下方链接到浏览器打开可以获取全网最新项目,实时更新中!
https://zy.66yyba.com/?ref=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