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是拍摄为主的东西,这种的剪映就完全可以实现,他基本上就是策划好脚本,然后根据分镜头去把片子拍摄出来,然后最后用剪映拼接在一起,做一些效果处理。
还有素材整理为主的,比如你的视频都是录播,里面的东西也不一定是按照一个剧情发展,可能是好几个故事里面挑出来的,这种的剪映也可以实现,但是用PR感觉会更好点。
因为是不同的故事线,凑在一起,就需要一个非常好的过渡转场才能让观众不会跑题。同时,像小团团剪辑的短视频,他经常会把各种东西在一起混剪,添加花字啥的画面注释的内容,这种的剪映支持的就不会太细,用剪映的话就会比较累。
剪辑的核心其实并不在软件,如果你研究到极致的话,无论是PR还是剪映都可以做。
剪辑的真正核心其实你你,你的脑子,你的思维,你的逻辑!
做短视频最重要的不是拍摄技巧,不是器材,不是剪辑,而是内容,是创意,是个性,这才是短视频最精髓的地方。
你得知道一个片子应该怎么去表达,里面的故事线要怎么走,情绪要怎么铺垫,怎么通过镜头之间的链接去烘托一个情绪的高潮。
怎么引导观众一步一步进入你设计好的陷阱,把他们内心的共鸣挖出来,跟着你的片子一起哭,一起笑。
这种功夫才是剪辑的核心所在,才是能真正体现一个剪辑师的功力所在。
提升剪辑思维有两个个人觉得很不错的途径。
1、找一个做出很牛作品的老师,手把手的告诉你他的经验。
2、无限制的拉片,看很多经典电影,拉竞争对手的片子。去分析他们的的剪辑手法,去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想,这样设计,然后化为己用。
平时有空可以多看片子,选择质量高,评分高,或者业内名声大的片子来看。分析这部影片的过程中,多看几遍。看第一遍可能是看剧情,看第二遍就有意识的去看剪辑手法,画面,构图,调色。好的影片,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因为我们要去剖析电影里面的场景、机位、拍摄手法、对话、主题、人物情节、构图等等一系列元素。这是一种细致学习的方法,大家有空也可以试试看,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导演的意图。
建立感性思维。有感性思维,如果一部影片全是理性、数据化的东西,就没办法打动别人,人是感性动物,喜怒哀乐都是感性的。
分享具体步骤:
第一步:整理视频素材,拍摄或者搜集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归纳。
对所有素材进行进一步观看整理,剔除废片后会更加清楚剪辑思路。有一个好的素材库可以大大提高剪辑效率。
第二步:解读脚本,认真查看脚本,明白每一个分镜头的设计思路。
根据脚本来进行素材匹配查看是否缺少素材,对要剪辑的视频有大概思路。一个好的脚本可以有效的提高剪辑效率以及逻辑性。
第三步:大概整理构架,依据设计好的视频框架以及参考脚本,在时间线上对素材进行初步剪接,将视频的大框架整理出来。在粗剪时不需要太精细,只需要将大框架整理出就可以了。
第四步:细剪,在粗剪的基础上开始细化每一个镜头的剪辑,例如:每个镜头间的衔接、增加片头片尾、适当的转场特效、加入音效、字幕与台词的添加等。
第五步:全片优化,对完整的视频进行多次观看,对细节进行调试,视频逻辑完整性。
最后送给大家一些我觉得不错的剪辑软件和素材送给大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帅总创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