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为人父母一定要看!(强烈推荐) 逸佳笔记 2年前发布 关注 私信 050 关注 ▲ 方小小的成长笔记 ▲ 和我 一起向上生长 最近花了2个小时读完了《不管教的勇气》。 这本书作者是岸见一郎,他还有一本知名著作叫《被讨厌的勇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这两本书,都是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依据写的,非常经典实用。 《不管教的勇气》是一本薄薄的,讲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书。 如今这个社会,不光成人的世界卷,孩子的世界也很卷。 本就望子成龙的父母,更是充满了焦虑,只能不断地向孩子施压,而这又导致了更多鸡飞狗跳的亲子关系。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不是讲真的就对孩子不闻不问, 任其自由发展,而是告诉我们: “我们只有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与有效的指导。” 接下来,我从4个方面来分享下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希望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 01.批评和责骂只会更糟糕 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遇到孩子不听话,不肯好好学习,就会忍不住批评和责骂,甚至吼叫。 当孩子小的时候,这一招是管用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孩子依赖你,害怕失去你,只要你一生气,他基本就会妥协。 但也只管得了一时。 当孩子慢慢长大,有了独立意识,假如在这个时候,你还是选择批评、责骂和吼叫,只会有2种结果: 一是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跟你对着干,你说东,他偏偏要往西,就是不如你的意; 二是彻底被你干趴了,成为一个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懦弱儿,不再自信,不再有主见,没有自我价值感。 我想这两种结果,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看到。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接着往下看~ /// 02.夸奖和表扬也不行 现在很流行的一种育儿观就是正面管教,在孩子做的对的时候,给予夸奖和表扬,以此来塑造孩子的行为。 比如在孩子考得好的时候,给予各种金钱或者物质上的鼓励。 这种观念,看似不错,但长此下去,也有弊端: 一是当孩子没有受到表扬时,可能就不会好好学,或者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应该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父母和老师。 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这本身就是一种奖励。 二是当表扬和夸奖孩子的时候,你其实把自己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 在生活中,我们只能看到老板表扬员工,上级表扬下级,这是一种不平等的对话。 “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如果你想与孩子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要平等地对待,因为平等意味着尊重。 怎么做才是恰当的方式呢?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赞的观点: 不批评、不指责,不表扬、不夸奖,你可以表示感谢。 当孩子做了正确的事情,表示感谢,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也会因此看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有自我价值感的人,一定会积极向上的。 /// 03.不要主动干涉孩子的课题 岸见一郎的勇气系列书籍,都有一个核心观念: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课题,糟糕的关系都来自对别人课题的介入。” 学习就是孩子需要面对的课题,无论父母做什么,最终孩子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 父母过多参与孩子的学习,会导致2个问题: 一是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被信任的。 因为我无法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所以需要父母的介入。 但孩子是不是真的就做不好呢? 很多时候,父母连机会都没给。 即便一开始做不好,如果有了机会,也会慢慢变好。 现实中太多父母,是直接把什么都安排好了。 二是会让孩子认为是为了父母而学习 学习本身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人天生就有求知的欲望。 但父母过多的介入,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反而把学习变成一桩苦差事。 那些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的父母即使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孩子也听不进去。 父母最好的态度应该是: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 同时还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有什么我能帮忙的地方,尽管告诉我!” 不干涉孩子的课题,是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他要承担这份责任。 同样的,假如父母因孩子的学习而焦虑,这就属于父母的课题,不要期望孩子来帮你解决你的焦虑。 /// 04.孩子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的 我们总是对孩子寄予厚望,期待他能成为人中龙凤。 但过多的期待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负担。 试想一下,你愿意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吗? 在你童年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如何待你的?你还记得那种感受吗? 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意味着现在的自己永远不够好。 父母的期待永无止尽,孩子的努力也没有尽头。 也许孩子能满足父母的期待,但当他不能满足时,他就会活在“自己不够好”的阴影中。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将会有他自己的人生,你此刻认为一定正确的教育,其实并不一定正确。 达芬奇之所以成为达芬奇,正是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没有资格接受当时认为最好的教育。 尊重并相信孩子,这是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两样东西。 做到这两样,就能拥有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良好的关系里,你想要传达给孩子的观念,才能真正走进他的内心里。 /// 写在最后: 这本书很薄,但真的写尽了现在普遍的家庭教育问题。 当我焦虑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好提醒我: 注意自己当下的言语,尽量做到礼貌尊重地和孩子沟通。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感受到善意,就会释放善意; 他感受到的是恶意,便会关起自己的心门。 作者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 做好父母,也是一件需要用心学习的事情。 放下我们的傲慢,和孩子一起终身学习!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也有所帮助。 我是(tata5294):方小小的成长笔记,专注读书成长和赚钱副业,十年不变。关注我,一起向上生长。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方小小的成长笔记): ©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THE END最新项目喜欢就支持一下吧点赞0 分享收藏0